|
中文
|
|
|
[展开]
中国俗文库是专门收录唐宋以来中国传统社会底层流行文献的全文检索版大型古籍数据库。
中国传统社会底层流行文献,指千百年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俗文学作品与俗文字史料,诸如善书、宝卷、小说、戏曲、鼓书、弹词、歌谣、俗谚等。它们作为俗文化的代表,不但与雅文化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翼,而且蕴含着雅文化所缺乏的下层社会生活和基层民众心理的丰富信息,是研究中国社会史、生活史、宗教史、文学史和艺术史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中国俗文库所收历代俗文学作品与俗文字史料等,每种皆据善本,采用爱如生独有的数字再造技术制作,还原式页面,左图右文逐页对照,眉批、夹注、图表、标记等无障碍录入和非嵌入式显示。中国俗文库(初集)收录有:历代善书、宝卷、戏曲、小说及说唱等共2000种。
[收起]
|
|
|
中文
|
|
|
[展开]
中国基本古籍库共收录上自先秦下至民国的历代典籍一万余种,每种均提供一个通行版本的全文信息和一至两个重要版本的原文图像。
[收起]
|
|
|
中文
|
|
|
[展开]
中国方志库是专门性的大型古籍数据库,主要收录历代地方志类著作,由北京大学教授刘俊文总策划、总编纂、总监制,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制作。 地方志类著作,包括全国地理总志(如方與志、一统志等),各地方志 (如省通志、府州志、县志等),各类专志(如山川志、边防志、都城志、宫 殿志、村镇志、里巷志、园林志、寺观志、书院志等),各种杂志(如乡土志、物产志、风俗志、考古志、游历志等),以及外志(如环球志、一国志、 多国志等),所记大至一国一省一州一府,小至一村一镇一城一关,举凡历史沿革、地理形势、行政建置、财赋收入、物产资源、人文景观、灾异祸乱、乡土风俗、靡不详尽。至今从事地区开发和学术研究,仍须从中提取丰富的信息。
中国方志库网罗广博,共收录汉魏至民国历代地方志类著作 1 万种。每种皆据善本制成保留原书所有信息(包括图、表、标记等在内)的数码全文,逐页对照原版影像。总计全文超过 20 亿字,影像超过 1 千万页,数据总量约 350G;同时配备强大的检索系统和完备的功能平台,可进行快速海量检索和全电子化的整理研究作业,堪称地方志类著作数字化的空前巨献。
2009 年出版的中国方志库初集,所收为各地方志即省通志、府州志、县志 等 2 千种。
[收起]
|
|
|
中文
|
|
|
[展开]
中国类书库是专门性的大型古籍数据库,主要收录历代编撰的类书。由北京大学教授刘俊文总策划、总编纂、总监制,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制作。
类书乃“博采群书,分类纂辑”而成,其内容,或综括百科,或专精一事;其采书,或移录全文,或摘引片段;其纂辑,或分门别类,或隶韵繫字。总之,以博取约观、便于寻览为旨归,与现代工具书之百科全书或单科全书相似。由于所含信息量巨大,且所采书多后世亡佚无存者,因而具有特别的学术价值。
中国类书库收录魏晋以来直至清末民初的类书近800部,包括最早的类书皇览,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文化奇珍永乐大典和稀世秘笈明代日用类书等,现存类书网罗殆尽。每书皆取首刊母本或晚出精刻精钞本为底本,制成保留原书所有信息(包括图、表、标记等在内)的数码全文,逐页对照原版影像。总计全文约8亿字,影像约300万页。数据总量约200G;同时配备强大的检索系统和完备的功能平台,可进行毫秒级快速海量检索和全电子化的整理研究作业,实为类书数字化的总结性成果。
[收起]
|
|
|
中文
|
|
|
[展开]
中国谱牒库是专门收录历代谱牒类典籍的全文检索版大型古籍数据库,由北京大学教授刘俊文总纂、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制作。
谱牒类典籍,包括家谱(含宗谱、族谱、世谱、家谱、家乘等)、年谱(含年谱、年表、纪年、行实、自述等)、仕谱(含科举录、题名录、同年录、搢绅录、百官录等)、日谱(含日记、日录、日谱、日札等),所记或为一姓一家之浮沉荣辱,或为一府一衙之仕宦迁黜,或为一人一生之成败进退,或为一日一时之行事心得,无不折射出国家民族之盛衰与社会历史之变迁,而其真确翔实更有过于他书,极具研究价值。
中国谱牒库分为家谱编、年谱编、仕谱编、日谱编,共收录宋元明清历代家谱5,000余种,年谱1,200余种,仕谱3,000余种,日谱500余种,合计1万种。每种皆据善本,采用爱如生独有的数字再造技术制作,还原式页面,左图右文逐页对照,眉批、夹注、图表、标记等无障碍录入和非嵌入式显示。总计全文超过10亿字,影像超过1千万页,数据总量约350G。同时配备检索系统和功能平台,可进行毫秒级全文检索和一站式整理研究作业,为综览历代谱牒并提取其中丰富信息、进行计量化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中国谱牒库分为五集。初集收录家谱、年谱、搢绅录、日记2000种,第二集收录历代科举录13000件2000种。
[收起]
|
|
|
中文
|
|
|
[展开]
中国近代报刊库是精选晚清和民国期间重要报刊类出版物的全文检索版大型历史文献数据库,分为大报编(收录大型报纸)和要刊编(收录重要期刊),由北京大学教授刘俊文总纂,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制作。
中国近代报刊库(要刊)以“影响范围广、存续时间长、史料价值高”为遴选标准,从现存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万种期刊类出版物中,精选出1,000种重要期刊,包括周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不定期刊等出版形式,共约100,000个期号,内容广及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犹如近代中国的百科全书,对于了解和研究近代中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近代报刊库(要刊)所收1,000种重要期刊,各据原刊或影本,采用爱如生独有的数字化技术制作,三窗点选式页面,影像和录文逐页对照,时间和区位自由切换。总计全文约50亿字,影像约1,000万页,数据总量500G。同时配备强大的检索系统和完备的功能平台,可进行毫秒级全文检索和一站式整理研究作业,使千种纷纭散乱之期刊、百年风雷激荡之历史,如指诸掌。
中国近代报刊库(要刊)分为10辑陆续出版:
第一辑收录点石斋画报、新青年等重要期刊100种,共6,876个期号。
第二辑收录东方杂志、故宫周刊等重要期刊100种,共3,826个期号。
第三辑收录禹贡、良友画报等重要期刊100种,共4,277个期号。
本数据库由历史学系经费采购。
[收起]
|
|
|
中文
|
|
|
[展开]
爱如生中国金石库是专门收录历代金石文献的全文检索版大型古籍数据库。由北京大学教授刘俊文总策划、总编纂、总监制,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制作。历代金石文献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刻在金属器上的文字(如钟鼎彝器的铭文)和刻在石头上的文字(如碑铭和墓志),它们大都以金石拓片的形式流传于世;二是著录和研究这些金石文字的专著,它们大都以金石志书的形式流传于世。金石拓片所载其文其事,信而有征,不但可与史书相印证,而且可以阐幽表微,补缺正误;金石志书则多载宋元以来名儒硕学之搜采订释,于广泛掌握和正确解读古代铜器铭文及古代石刻大有帮助。二者同为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必备资源。爱如生中国金石库选收上古至民国初年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历代金石文献,其中金石拓片十万件,金石志书二千部。规模宏大,编辑系统,足资考订和利用。爱如生中国金石库所收二千部金石志书均采用宋元明清及民国各级善本,所收十万件金石拓片均据原件照片或扫描件,以爱如生独有之古籍数字再造技术制作。还原式页面,左图右文逐页对照;原书之版式及眉批、夹注、图表、标记等无障碍录入,并在原位置非嵌入式显示,全息再现。同时配备爱如生自主研发的检索系统和功能平台,可以进行毫秒级、可导出之海量全文检索和校勘、标点、编辑、复制等一站式整理研究作业,使历代金石文献之整理研究呈现千古未有之新局。爱如生中国金石库V1.0于2013年启动,自2015年起分为5集陆续出版:初集(历代金石志书共1,700部),已出。
[收起]
|
|
|
中文
|
|
|
[展开]
明清实录是汇辑《明实录》和《清实录》的大型数字古籍丛书。由北京大学教授刘俊文总纂,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研制。
实录作为中国历代官修的编年体史料长篇,由于保存大量的原始资料,而具有无可替代的学术价值。最早见于南朝梁周兴嗣所撰《梁皇帝实录》,自唐以后,每一帝崩,继嗣者必敕史臣撰修其实录,沿为定制。至清末光绪朝,历代所修实录已达116部。惜乎绝大多数均已亡佚,完整保存至今者仅明清二代实录。
明清实录所收《明实录》,包括明代官修的太祖至熹宗的十三朝实录,以及后人补辑的崇祯朝实录,凡14种2,923卷;所收《清实录》,包括清代官修4,433卷。二者合计共27种,7,356卷。皆据通行钞本,制成数码化全文,逐页对照原版影像,并配备全文检索系统和研读功能平台,实现从检索、浏览到下载、打印的一体化作业,极便使用。
[收起]
|
|
|
中文
|
|
|
[展开]
爱如生晚清民国大报库是汇辑晚清民国期间著名大型报纸的巨型原文影像版数据库。由北京大学教授刘俊文总纂,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研制。
爱如生晚清民国大报库收录自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七十余年间,存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史料价值高的大型报纸共计20种,包括上海申报、新闻报、时报、时事新报,天津益世报、大公报、庸报,北京晨报、京报,南京新民报,国民党办民国日报、中央日报、扫荡报,共产党办红色中华新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民营神州日报、世界日报,以及日系顺天时报、盛京时报等,总约20万个期号。从不同立场、不同视角和不同层次,全面反映十九世纪后半叶、二十世纪前半叶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忠实保存近百年间中国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爱如生晚清民国大报库依据原报胶卷或权威影本制作,内容基本完整,扫描精度在300DPI以上;经过严密核查,纠正空号、错页和乱简,并全文录入刊名、期号、出版时间和地点、版页、栏目、标题、作者等。总计影像约300万页、录文约3亿字,数据总量约2TB。采用爱如生独有的数字化技术设计,双窗点选式全图页面,时间与区位自由切换,阅读与检索同屏操作。
爱如生晚清民国大报库检索功能强大,检索范围:可设定全库检索、跨报检索、单报检索,检索项目:可选择时间检索、期号检索、版页检索、主题检索、作者检索;检索方式:可实现精确检索、模糊检索、关联检索。检索速率均为毫秒,检索结果以红点标明于报纸影像,极便查阅。
爱如生晚清民国大报库研读功能完备,可逐页阅读、放大阅读、全屏阅读,也可添加批注、添加书签、下载打印,并提供时间期号速查、常用字典等辅助工具,帮助使用者一站式完成整理研究作业。
爱如生晚清民国大报库分为两批出版,现开通首批8种大报(大公报、顺天时报、益世报、晨报晨钟报、京报、民国日报、中央日报、新华日报)。
[收起]
|
|
|
中文
|
|
|
[展开]
《申报》数据库由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研发制作。
收录内容:
《申报》上海版自1872年4月30日创刊至1949年4月19日终刊共26845号;《申报》汉口版自1938年1月15日发刊至1938年7月31日停刊共198号;《申报》香港版自1938年3月1日发刊至1939年7月10日停刊共489号,总计3种27532号。
总计影像超过42万页、全文超过20亿字、数据总量300G。采用爱如生独创的点选式全景页面,左文右图逐页对照,极便查阅。
检索系统:
1.分类检索:上海版、汉口版、香港版
2.条目检索:期号检索、时间检索、篇目检索、作者检索
3.全文检索:全库全文检索、指定期号全文检索、当前页内全文检索
4.高级检索:逻辑检索、多次检索、关联检索
《申报》数据库拥有完备的工作平台,可轻松实现阅读、编辑、下载、打印的一站式整理研究作业。
[收起]
|
|
|
中文
|
党史党建, 文学, 历史
党史党建, 文学, 历史
|
|
[展开]
红色中华•新中华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 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初名红色中华,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机关报,自第50号起改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合办的中央机关报,主要编辑人为周以栗、瞿秋白等。在瑞金时期共出240号,另有7期特刊。1934年10月3日因长征开始暂时休刊,1935年11月25日在陕北瓦窑堡复刊,1937年1月25日停刊。1937年1月29日改名为新中华报继续出版,向仲华、李初梨主持编辑。1937年9月9日,新中华报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1938年12月25日新中华报停刊, 1939年2月7日新中华报刷新版创刊,改组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之一。1941年5月15日终刊,次日与今日新闻合并,改名解放日报。
红色中华•新中华报数据库收录现存自1931年12月11日创刊至1941年5月15日终刊共687号,采用原报影印件,以爱如生独有的数字化技术制作,影像精度在300DPI以上,录文包括全部新闻、副刊和广告;三窗点选式全图页面,影像和录文逐页对照,时间与区位自由切换。同时配备强大的检索系统和完备的功能平台,可进行毫秒级全文检索和一站式整理研究作业。总计影像3,027页,录文920万字,数据总量5G。
本数据库由历史学系经费采购。
[收起]
|
|
|
中文
|
|
|
[展开]
爱如生中国方志库是专门收录历代地方志类典籍的全文检索版大型古籍数据库。由北京大学教授刘俊文总纂,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研制。
地方志类著作,包括全国地理总志(如方舆志,一统志等),各地方志(如省通志、府州志、县厅志、镇关卫所志、乡镇志等),各类专志(如山川志、都城志、宫殿志、祠庙志、陵墓志、苑囿志、寺观志、书院志、坊巷志、边防志等),各种杂志(如乡士志、物产志、风俗志、考古志、游历志等)以及外志(如环球志、一国志、多国志等)。所记大至一国一省一州一府,小至一村一镇一城一关,举凡历史沿革、地理形势、行政建置、财赋收入、物产资源、人文景观、 异祸乱、乡士风俗,靡不详尽。至今从事地区开发和学术研究,仍须从中提取丰富的信息。
爱如生中国方志库所收一万部历代地方志类典籍,均采用宋元明清及民国各级善本,以爱如生独有之古籍数字再造技术制作,还原式页面,左图右文,逐页对照;原书之版式及眉批、夹注、图表、标记等无障碍录入,并在原位置非嵌入式显示,全息再现。同时配备爱如生自主研发的检索系统和功能平台,可以进行毫秒级、可导出之海量全文检索和校勘、标点、编辑、复制等一站式整理研究作业。
爱如生中国方志库分为五集,我馆已购买初集,二集(收录历代省通志及府州县厅志2000种)和三集(全国总志及专志、杂志、外志2,000种)。
[收起]
|
|
|
中文
|
|
|
[展开]
爱如生中国方志库主要收录历代地方志类著作。由北京大学教授刘俊文总纂,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研制。
地方志类著作,包括全国地理总志(如方舆志,一统志等),各地方志(如省通志、府州志、县厅志、镇关卫所志、乡镇志等),各类专志(如山川志、都城志、宫殿志、祠庙志、陵墓志、苑囿志、寺观志、书院志、坊巷志、边防志等),各种杂志(如乡士志、物产志、风俗志、考古志、游历志等)以及外志(如环球志、一国志、多国志等)。所记大至一国一省一州一府,小至一村一镇一城一关,举凡历史沿革、地理形势、行政建置、财赋收入、物产资源、人文景观、 异祸乱、乡士风俗,靡不详尽。至今从事地区开发和学术研究,仍须从中提取丰富的信息。
爱如生中国方志库纲罗广博,共收录汉魏至民国历代省府州县志8000种,全国总志及各类专志、各种杂志、外志等2000种,总计1万种。每种皆据善本,采用爱如生独有的数字再造技术制作,还原式页面,左图右文逐页对照,眉批、夹注、图表、标记等无障碍显示;毫秒级全文检索,可编辑、下载和打印。总计全文20亿字,影像1,000万页,数据总量约1T。
中国方志库分为五集陆续出版,我馆已购买初集、二集和三集。
[收起]
|
|
|
中文
|
|
|
[展开]
历代诗文集总库(原名历代别集库)是专门收录历代诗文词曲著作集的全文检索版大型古籍数据库。由刘俊文总纂,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研制。
历代文人士大夫创作之诗文词曲,即所谓雅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之主干。其著作形式包括总览历代或一代诗文词曲的总集、选辑历代或一代诗文词曲的选集、收录个人全部或部分诗文词曲的别集,以及诗文词曲创作理论和鉴赏评论著作等,不但展示和代表中国古典文学之成就,并且记录和反映著作者个人及其所处时代之历史、社会、思想、文化等各方面情况,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历史和著作者个人的重要依据。
历代诗文集总库分为总集编、别集编、评论编三编,广搜博采,共收录上起周秦下至民初历代诗文词曲总集及其注本、历代诗文词曲选集及其注本、历代诗文词曲别集及其注本、历代诗文词曲评论及其注本,多达一万五千余部。中国三千年雅文学作品略尽于此。
历代诗文集总库所收一万五千余部典籍,均采用宋元明清及民国各级善本,以爱如生独有之数字再造技术制作。还原式页面,左图右文,逐页对照;原书之版式及眉批、夹注、图表、标记等无障碍录入,并在原位置非嵌入式显示,全息再现。同时配备爱如生自主研发的检索系统和功能平台,可以进行毫秒级、可导出之海量全文检索和校勘、标点、编辑、复制等一站式整理研究作业。
爱如生历代诗文集总库分为明前编、明代编、清前期编、清后期编及各编补遗共6集陆续出版。我馆已购买清前期编、清后期编、明代编(收录明代别集2000部2000种)。
[收起]
|
|
|
中文
|
|
|
[展开]
历代诗文集总库(原名历代别集库)是专门收录历代诗文词曲著作集的全文检索版大型古籍数据库。由刘俊文总纂,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研制。
历代文人士大夫创作之诗文词曲,即所谓雅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之主干。其著作形式包括总览历代或一代诗文词曲的总集、选辑历代或一代诗文词曲的选集、收录个人全部或部分诗文词曲的别集,以及诗文词曲创作理论和鉴赏评论著作等,不但展示和代表中国古典文学之成就,并且记录和反映著作者个人及其所处时代之历史、社会、思想、文化等各方面情况,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历史和著作者个人的重要依据。
历代诗文集总库分为总集编、别集编、评论编三编,广搜博采,共收录上起周秦下至民初历代诗文词曲总集及其注本、历代诗文词曲选集及其注本、历代诗文词曲别集及其注本、历代诗文词曲评论及其注本,多达一万五千余部。中国三千年雅文学作品略尽于此。
历代诗文集总库所收一万五千余部典籍,均采用宋元明清及民国各级善本,以爱如生独有之数字再造技术制作。还原式页面,左图右文,逐页对照;原书之版式及眉批、夹注、图表、标记等无障碍录入,并在原位置非嵌入式显示,全息再现。同时配备爱如生自主研发的检索系统和功能平台,可以进行毫秒级、可导出之海量全文检索和校勘、标点、编辑、复制等一站式整理研究作业。
我馆已购买清一(清乾嘉以前别集2000部)、清二(清道咸以后别集2000部)、明一(明代别集2000部),明前(周秦至元末历代别集2000部)。
[收起]
|
|
|
中文
|
|
|
[展开]
历代别集库是专门收录历代个人著作集的全文检索版大型古籍数据库,由北京大学教授刘俊文总纂,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研制。
历代个人著作集,包括汇集个人全部著作的全集和选收个人部分著作的选集,其内容多数为诗、文、词、曲等文学作品,兼收奏议、论说、书信、语录等杂著,也有附载作者专著者。不但是中国古典文学之总汇、代表中国古典文学之成就,并且记录和反映著作者个人以及所处时代之历史、社会、思想、文化等各方面情况,是研究著作者个人以及中国历史与文化之重要依据。
历代别集库分为明前编、明一编、清一编、清二编,共收录上起周秦下至清末历代个人著作集,含骚赋集、诗文集、词曲集及其选本、注本和评本10,000种;另有附编,收录历代诗文、词曲总集及其注本1,000种和诗文评1,000种,总计12,000种。采用宋元明清及民国各级善本12,000个,以爱如生独有之数字再造技术制作,还原式页面,左图右文逐页对照,眉批、夹注、图表、标记等无障碍录入和非嵌入式显示。总计全文超过20亿字,影像超过1,500万页,数据总量超过500G。同时配备强大的检索系统和完备的功能平台,可进行毫秒级快速海量全文检索和一站式整理研究作业。堪称文化之宝山,学海之慈航。
现开通使用清一(清乾嘉以前别集2,000种)、清二编(清道咸以后别集2,000种)。
本数据库由历史学系经费采购。
[收起]
|
|
|
中文
|
|
|
[展开]
爱如生数据库由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制作,内含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方志库、中国近代报刊库、红色中华·新中华报、历代别集库、明清实录、申报数据库、晚清民国大报库、中国类书库、中国谱牒库、中国俗文库等多个子库,收录众多珍贵历史文献,对相关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收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