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名称 | 中华博物通考数据库 | |
访问入口 | https://bwtk.datahistory.cn/ | |
学科范围 | 综合 , 历史 |
文献类型 | 档案 , 事实/数据 , 其他 | 资源状态 | 已购买 |
语言 | 中文 | 是否全文 | 全文 |
别名 | 时间范围 | 1874-1949 |
校外访问
数据库简介
《中华博物通考》(张述铮总主编)是海内外第一部系统梳理中华民族物态文明史的原创性博物百科。收录辞目80000条,2500万字,15000幅图。自1993年启动,历时二十余年,动员了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博物考古院所等单位专家学者300余人参与。
数据库以史论综述中国历代名物源流与发展演变,从上古至近现代海量传世文献和实体名物中寻源溯流、考辨比勘异名异称,以考古文物印证中国历代文献(包括域外汉籍及汉学典籍)中的实物记载,以辞目详列本名、异名、俗名、概称、特称等等,列举书证浩繁,加配文献原图、插图或器物照片示形,探索名物发展脉络穷源究底,梳理博物语词正本清流。
-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尝试
挖掘和梳理了数千种文化典籍中的中华传统博物学的精髓
-
- 助推中华特色博物学科建设
是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学术体系,彰显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
-
- 为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新视角
体现基于中国历史经验的自立的学术话语体系,为重新审视现代文明提供新视角
-
- 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丰富的理论和资源
系统梳理中华先民辛勤探索真善美而记录、建构的知识
数据库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物候四季、草木禽虫、水族海物、花卉果蔬、渔猎农耕、纺织冠服、饮食酝酿、医药养生、日用香奩、珠宝饰物、 货币资产、居处宫室、环境堪舆、风角水文、车船舟楫、交通行旅、工艺制造、金石雕镂、技术发明、商贾贸易、中西交流、教育科举、琴棋书画、笙箫鼓弦、戏曲乐舞、国术体育、民俗礼制、宗教信仰、国法朝制、武备经略,包举中华各种物态文化、艺术形式,涵盖中华民族自古至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附:中华博物通考数据库资源明细简介
卷序 |
卷 名 |
简介 |
1 |
谷蔬卷 |
《谷蔬卷》综述了中国谷类、蔬类事物的发展变迁,是一部关于谷类、蔬类、田园纤维类及野外可采食之物的通代史论兼辞书性的学术专著。共收录近三百种谷蔬,不仅涵盖了我国自有文字记载至20世纪末数千年来国内常见谷蔬类作物,而且还收入了可供食用、药用(含古代曾被食用)的野生谷物和蔬类植物。 |
2 |
朝制卷 |
《朝制卷》中的朝制是指中国古代的王权和皇权制度,以及两种制度下的政务、礼法、职官和行政管理等规制。本卷收录历代朝制类词条五千余种,主要分为五大类:其一是廷署类的实物;其二为君王及各级官员用于标识其贵贱等级身份的实物;其三为君王及各级官员在政务活动中使用的,承载着不同职权功能的实物,此类实物为官员行使某种职权的信物、凭证,如玺印、瑞信、旌节、牌符等;其四为君王及各级官员在政务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档案;其五为君王及各级官员在庆典等重大活动中使用的器具。 |
3 |
虫豸卷 |
《虫豸卷》在综述历史上虫豸类博物演变过程的同时,结合动物学分类,将虫豸划为昆虫、爬虫和杂虫三类,类下再分若干节,节下均有概说,介绍本节所考虫豸的特征、种类、分布等。对中国历代虫豸名称、演变、用途、文化意义等都做了详细考订,结构完整,体例新颖,既有助于对历史虫豸的全面了解,又方便对历史虫豸名称与内容的查阅。 |
4 |
兽畜卷 |
《兽畜卷》详尽考辨了中国历史上兽畜类物种的缘起、发展与变迁,涉及陆兽、飞兽、水兽等,以及历代人类驯养的动物,如牛、猪、羊、马、驴、骆驼、狗、兔等,梳理词条千余种。同时,对中国历代以兽畜及相关器件、配饰做了较深入的考证,将兽畜类博物学纳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领域进行研究。 |
5 |
巧艺卷 |
《巧艺卷》综述了中国历史巧艺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以古代为主,兼及现代。所谓巧艺一般指人们的游戏活动,包括棋类、牌类、养生、武术等,此外,也涉及人们的四季休闲、宴饮娱乐、动物驯化等领域。中国古代的巧艺流传至今,很多都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卷收录巧艺类词条两千余种,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巧艺文化的发展历史。 |
6 |
气象卷(上下) |
《气象卷》综述了中国历史、地理、政治等领域与气象有关事物的产生、发展与变革情况,详细考辨了中国历史上有关气象博物学的称谓演变。收录了大量气象类词条,涉及风、云、雨、雪、霜、露、虹、晕、电、雷等众多事物及其所代表的人文意义。 |
7 |
文具卷 |
《文具卷》综述了中国文具的发展历史,上迄商周,下至当代,收录文具类词条一千余种。文具是人类文化的记载工具,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本卷所考文具涵盖笔、墨、纸、砚、尺、规等用于书写、绘画的诸多用具,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考辨、梳理了与之相关的笔墨文化和笔墨艺术。 |
8 |
香奁卷 |
《香奁卷》是一部有关中国妇女妆饰的通史、通论兼辞书性质的著述。“香奁”代指发饰、首饰、耳饰、颈饰、手饰、面饰等妇女妆饰,亦兼指脂粉、香及妆具等妆饰所用物品,是中华文明物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在综述中国香奁文化发展历史的同时,收录了与香奁相关的博物词条两千余种,并附录《妆台记》等有关著作八篇。 |
9 |
冠服卷 |
《冠服卷》详述了中华民族冠服文化的历史与演变,堪称是一部古今服饰研究通论。分四部分:一为首服,亦称“元服”,俗称“头衣”,包括冕、弁、冠、巾、帻、帽等;二为身服,指上下身的衣服,上身称衣,下身称裳,古代衣式,或衣裳相分,或两者相连;三为足服,亦称足衣,有鞋、靴、袜等;四为佩饰,主要指衣带、冠带之类的衣冠附属物。收录冠服类词条近两千种,基本涵盖了中国历史上近三千年的冠服变迁。 |
10 |
花卉卷 |
《花卉卷》系统叙述了中国历史上花卉的认知、识别、种类划分,以及名称的演变等,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总论,详细评介了花卉名义、渊源及其价值等;其二为花说,分别介绍考辨了一二年生草本与多年生草本;其三为卉说,也是从一二年生草本与多年生草本的分类进行考辨的。 |
11 |
水族卷 |
《水族卷》详尽综述了中国古代水族类博物学领域的发展与演变,依托典籍,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所谓“水族”的多种界定。水族泛指水生动物,从古至今,无论是名目还是种类,都有很大的变化。本书从博物学出发,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我国有史以来的浩繁水族领域作出了系统全面的考释。 |
12 |
城关卷 |
《城关卷》综述了中国历代城关的发展史,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做了系统的梳理与考订。城关通指城邑与堡塞的连称,城邑包括帝京、都会,堡塞则包括城邑周围或边关的军事要塞。以“城邑说”为起领,以“城邑”为重点,依次考释了城邑的形成、结构以及发展、演变等。收录城关类词条两千余种,在辨析同物异名与同名异物的同时,不仅廓清了诸多建筑名物的源流演变关系,也纠正了古今著述中的诸多错讹。 |
13 |
国法卷 |
《国法卷》综述了中国历代法律的发展与演变,并对与之相关的具体物态文化做了考释。本卷收录中国古代法律类词条三千余种,上迄商周,下止清末,涉及中国古代刑名领域众多实物,如衙庭受授用物(包括状纸、缉物、刑具等),再如牢狱、特狱、拘所、各式法具等,以及象刑、刑象、流地、刑所等。 |
14 |
函籍卷 |
《函籍卷》简明记述了中国历代函籍文化与函籍实物的发展历史与演变,上迄商周,下止民国。函籍是人类传递信息、传播文化、记录历史的工具,中国的函籍独具特色,具有特殊的表现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卷收录函籍类词条一千余种,主要包括函札、文契、簿籍、书籍、载器五个部分,涉及简札、书信、名片、柬帖、公文、契券、簿册、名籍、户籍、书籍、函器等众多实用物化品类。 |
15 |
渔猎卷 |
《渔猎卷》综述了中国渔猎文化的兴起、发展与演变等,对其过程中涉及到的物态文明做了详实的考辨。以捕鱼、狩猎的文明演进为基础,以历代渔猎工具、渔猎习俗、渔猎文化等为内容,广征博引,系统展现了中国渔猎历史的物态文明。其中,有部分词条涉及到少数民族渔猎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发展融合的历史过程。 |
16 |
科技卷 |
《科技卷》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源流变迁进行了考证梳理,从科技史、工艺学、社会学、美术学、民俗学等方面系统综述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收录科技类词条两千余种,涉及天文学、算学、中医学、建筑学、农田水利、度量衡器、日常用具、四大发明等诸多内容。 |
17 |
饮食卷 |
《饮食卷》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进行了深入探索和详尽总结,饮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饮食活动中产生的风俗、习惯、行为、理念、思想,以及由此产生的活动,也包括与具体饮食活动相关的器具、原料、烹饪方法及其制成品等。收录了中国由上古至今几千年的饮食文化的物态资料,分为主食、菜肴、杂食、饮料四大门类,计六千余词条。 |
18 |
武备卷 |
《武备卷》综述了中国历代军事发展历史,以及与之相关的武备类事物的演变。本卷收录武备类词条四千余种,涉及武装力量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以及各种武器装备、攻守战具、军事工程、军事指挥通信等内容。对中国古代兵器战具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考证,如冷兵器考、攻守城垒战具考、火药兵器考、兵车考、战马用具考、战船考、工程设施考、通联设备考、通用诸旗考、降旗诸杂考等。 |
19 |
天宇卷 |
《天宇卷》综述了中国天文、历法、星象等领域与天宇有关事物的产生、发展与变革情况,详细考辨了中国历史上的宇宙认知、星表星图、天文仪器、天象记录、历法历书等。收录了大量天宇类词条,许多辞目是首次收录和阐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20 |
礼俗卷(上中下) |
《礼俗卷》综述了中国礼俗的发展与演变,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准则。本卷收录礼俗类词条三千余种,涉及中国历代人们衣食住行生活中的交往、婚嫁、生育、丧葬、祭祀等方方面面,在梳理考订中国礼俗类名物的源流及其变迁的同时,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礼俗文化。 |
21 |
雕绘卷(上下) |
《雕绘卷》系统全面地综述了中国历代绘画、雕塑的发展历史,以及与之相关的博物类文化。收录雕绘类词条三千余种,主要分为绘画、雕塑、民间工艺等部分,涉及刺绣、印染、风筝、灯彩、神像、佛画、绣花球、香荷包等众多实用物化品类。其中,有部分词条涉及到少数民族雕绘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色彩。 |
22 |
居处卷(上中下) |
《居处卷》详细综述了中国居处文化的发展历史,并将其置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予以考辨。中华文明具有独特的居处文化,所谓居处通常指人们居住或活动的处所,中国的居处文化包括民居、官宅、皇宫、宗庙、社稷、别墅、苑圃、营帐、兵垒、离宫、别馆等众多物态文化。收录居处类词条两千余种,叙述简明,考辨精当,真实反映了中国居处文化的独有特色。 |
23 |
日用卷 |
《日用卷》收录中国历代日用物类词条五千余种,所收日用诸器起于商周,止于清末,涵盖坐卧用具、餐饮用具、盥洗用具、居饰用具等,如枕席、手炉、耳挖、美人拳、拐杖、雨伞、背笼、孔明灯、钱筒、熨斗、摇车、襁褓等,可为包罗万象,堪称是中华民族家居生活最具体、最生动的写照。 |
24 |
货币卷 |
《货币卷》综述了中国货币发展的历史,并详细考辨了这一过程中涉及的各类物态文化资料。共收录货币类词条两千余种,时间上溯至夏代以远,下至现代发行流通之中国货币,并从中国货币史和货币学的角度对中国历代货币种类之形态、币材、发行机构、发行量、流通地区和时间、资本总额、印造机构及制造工艺、信用及信用机构,以及货币版别、真伪、珍稀程度等进行比对考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学术意义。 |
25 |
教育卷(上下) |
《教育卷》综述了中国的教育发展史,并对历代与教育相关的物态文化做了梳理考辨。收录教育类词条三千余种,涉及中国历代教学机构、各类教材、图书楼馆、礼规斋器、人才择取等诸多领域,全面客观地展现了中国的教育规制、教育思想及其发展变化。 |
26 |
农耕卷 |
《农耕卷》综述了中国农耕历史的兴起、发展、演变及现状,涵盖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诸多领域。农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涉猎广泛,收录辞目数千条,详尽体现了中国农耕博物学的发展面貌。 |
27 |
木果卷(上下) |
《木果卷》综述了中国各种木果类博物资源的形成、发展与变迁,立足文献典籍,变本溯源,详加考证,记录了古代先民采集、栽培、加工、使用木果类资源的足迹,共收录果木类词条近千种,研究价值与学术意义显著。 |
28 |
禽鸟卷 |
《禽鸟卷》是一部关于鸟类学的通代史论兼辞书性的学术专著。综合评介了我国历史上禽鸟类物种的缘起、名目、称谓演变等,涉及到生存于我国疆域内的各种禽鸟,既包括古籍中记载过但现在已经绝迹的禽鸟,亦包括当今存世的各类禽鸟。 |
29 |
宗教卷 |
《宗教卷》系统综述了中国宗教的发展历史与演变,并对其中涉及的众多宗教类事物的缘起、流变进行了考释。收录宗教类词条三千余种,主要分为本土宗教和外传宗教两类。其中,本土宗教除道教外,还涉及很多中国民间的神灵信仰,如山神、海神、河神、土地神、灶神、厕神等。外传宗教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祆教、摩尼教等。宗教在中国历史上曾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国人的生活,也因此彰显了中华文化多元共融的特点。 |
30 |
地舆卷(上下) |
《地舆卷》综述了中国历史地舆学领域的发展与演变,涉及中国历代区域分野、地质地貌、山川形胜等内容,并从人文地理的角度进行了梳理。收录地舆博物学词条两千余种,是历史地理学科领域的重要参考工具书。 |
31 |
纺织卷 |
《纺织卷》系统论述了中国纺织、印染以及原料采集、加工等历史,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对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活等领域做了考辨。收录纺织类博物词条一千余种,涉及纺织材料、成品、色彩、纹样,以及纺织技艺、工具、工作场所、相关机构等。 |
32 |
资产卷 |
《资产卷》是一部考辨中国历代经济发展的物态文化著述,本卷所谓“资产”通常指资财、产业。本卷收录了中国历代经济活动中与资产博物相关的词条一千余种,涉及历代经济生活的猪等领域,客观展现了中国民众从事经济活动的具体物化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中国历代与国计民生相关的物态文化。 |
33 |
交通卷(上中下) |
《交通卷》综述了中国的交通发展史以及与之相关的交通类物态文化的演变。收录交通类博物词条三千余种,涉及中国历代出行所需或相关的实体、实物,以及历代道路、运输领域相关的各类事物,真实再现了中国历代与交通相关的物态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
34 |
珍奇卷 |
《珍宝卷》中的珍宝是指因珍稀而宝贵的物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历史遗址及古墓中出土的珍稀文物;另一类是指日常生活中的珍贵物品,如矿物质珍宝或生物体内产生的非矿物质珍宝。本卷收录了中国历代珍宝类词条三千余种,可谓琳琅满目,熠熠生辉,堪称是一部中华精致类物态文化的百科。 |
35 |
医药卷(上下) |
《医药卷》系统论述了中医的发展历史,并详细考辨了与之相关的物态文化现象与内涵。收录医药类词条七千余种,涉及中国历代医药发展的诸多领域,如医具、药物、针炙、经络等,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对与实物相关的物态文化做了精当的考辨,如人体营气、卫气的运行规律与岁月、时辰之间的关系,以及针灸、服药之岁时与经络气血流注输穴开合之规律等。 |
36 |
乐舞卷(上中下) |
《乐舞卷》系统介绍了中国乐舞文化的发展历史,所谓乐舞即音乐和舞蹈,是人类文明的具象表现形式。本卷收录中国历代乐舞类词条三千余种,主要涉及乐器、戏舞用物、演出场所等领域,其中,有部分词条涉及到少数民族乐舞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发展融合的历史过程。 |
注意事项
对浏览器要求: 请使用google chrome(推荐),或IE10及以上或Safrai(MAC OS)浏览器
IP自动登陆